第(3/3)页 但即便如此,本官犹觉不足。 下乡小县偏僻之处,便是建起了几所义学,也寻不到足够的明师,还是会耽搁那些良才美玉,使其默默无闻,抱憾蹉跎一生。” 卫辰面含悲悯之色,取出那套厚厚的《谈文录》,康慨激昂地说道:“本官不才,自问于圣人之道尚有些浅见,虽当不得一声明师,但也不至于误人子弟。 故而本官历时三年,呕心沥血编纂这套《谈文录》,试解圣人之意,务求简白明了。如今禹州凡有义学之处,皆已藏有此书若干套,禹州诸士子尽可借阅。但愿以书代师,指点学子,使明珠再不蒙尘!” 台下众士子听到卫辰的话,不禁都怔住了,旋即就是热泪盈眶。 堂堂六元郎耗费心力编纂的书籍,传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着要买。 可卫辰却并没有借此书牟利,而是将书送到禹州各处义学,供学子们免费借阅。 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一众禹州士子对卫辰的义举感激涕零,当下齐齐垂泪而拜。 “知州大人此举,大庇禹州寒士俱欢颜,真乃当世高义!” 接着,卫辰就士子们最关心的《谈文录》作了介绍。 包括第一部分的经义阐释,第二部分的制艺技巧,第三部分的范文讲解,第四部分的模拟真题。 卫辰全都大体介绍了一遍。 前三部分也就罢了,士子们听到《谈文录》中居然还有卫辰押题的内容,都是喜出望外。 虽然卫辰一直说这一百二十题只是模彷科举考试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模拟题,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这就是卫辰押的题! 压根不用卫辰过多强调,所有志在今年秋闱的士子瞬间就明白了这部分的价值和意义。 心下暗自决定,只等讲会一散,立马就去附近的义学借一本《谈文录》出来,先睹为快。 “新书推介会”开完,这场万众瞩目的讲会终于算是进入了正题:备战秋闱,主要内容当然就是应试时文的写作。 卫辰早在“江宁七子”时期,就有过多次讲学的经验,这次面对的士子还不如那时候多,自然是轻车熟路,越讲越顺畅。 渐渐的,卫辰进入到旁若无人的境地,虽不至于天花乱坠,但胸中所学,都如流水一般,毫无阻滞地传达出来。 台下的士子们听得都是专心致志,卫辰讲学的内容满满都是干货,错过一个字,那都是莫大的损失。 《谈文录》随时都可以借阅,但这种卫辰亲自讲学的机会,可是听一次少一次,所以必须倍加珍惜才行。 整场讲会,先是卫辰一个人讲,再是士子们轮流提问。整整半天时间,卫辰都站在台上,与士子们耐心细致地进行着交流。 卫辰讲得嗓子冒烟,头晕眼花,却是乐在其中,一点没有休息的意思。 最后还是士子们察觉了卫辰的状态,自发道:“不能再问了,累坏知州大人了。” 于是在场士子一齐向卫辰深深一揖,感激道:“举业一道从来都是敝帚自珍,从来没有像知州大人一样掏心掏肺给我们讲解的。请受我们一拜。” 卫辰赶紧让众士子不要多礼,声音嘶哑道:“一次讲会,也不能解决大家全部问题,只要腾得出时间来,秋闱之前,本官一定尽量多开几次讲会,凡是禹州士子,尽可来听。” 这种仁厚无私的举动,又弄哭了不少士子,他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礼贤下士的父母官。 站在台上,看着下面这些对自己又敬又爱的士子们,卫辰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其实卫辰一点也不想搞什么科举培训班,教出来一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有什么益处? 在他看来,眼前这些士子,压根就不该投身科举,全都用德先生和赛先生武装起来建设国家才好。 可卫辰也明白,这根本不现实。脱离了科举,一切都是无根浮萍。 抛出一些零碎的知识和发明容易,但要让世人接受这一整套体系,比登天还难。 卫辰之所以致力于讲学,不仅仅是为了邀买人心,也不仅仅是为了义学的存续。 他的目标是要成为拥趸万千的世之大儒,只有成为万众景仰的学术领袖,才有资格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 这条路肯定很艰难。 王安石就是个例子。 养望三十年,天下归心,可一旦发动变法,顷刻间众叛亲离。 但卫辰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去做,总能做出些成就来。 哪怕只是一丁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