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中日总动员(四)-《文明破晓》


    第(2/3)页

    东北政府另1大优势在于粮食供应充足。现在东北秋收完毕,“1922年,东北与内外蒙地区生产800亿斤粮食。以4000万人计算,人均粮食2000斤。食用油产量,人均30斤,肉类,人均30斤。

    东北政府现阶段敢于实施总体战,就是因为这些粮食1定能够吃到明年秋收完成。短暂的工业生产报酬降低,影响到的是城市人口。只要对城市人口实施配给制,生活会出遇到些困难,却不会出大问题。

    东北现今4000万人口中2000万都是移民,他们在关内有家,政治可靠度比起已经扎根东北的2000万人口低不少。东北军200万现役,200万在乡或者在工厂定期训练的预备役,2000万新移民中必须出120万以上。这是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1阶段大胜,新移民们对于胜利的反应很明确,他们乐见胜利,却对自己家的孩子当兵极为抵触。

    人口统计局的同志们介绍着情况,就叹息道:“现在看,学校的影响太大了。很多青年从军,都是与同学们1起报名。新移民中虽然也全面强制教育,强制扫盲。但是两年时间,并没有能够深入群众。已经报名的新移民成员只有48万,这些人中,有45都是跟着同学1起报名。44是在工厂与农场里跟着本地青年1起报名。那些组成村落的报名比例只有11。而且有些新移民家庭得知自己孩子报名参军,就尝试跑去找回自己的孩子。因为封路及时,总算是影响有限。1些家长还跑去政府门前和干部门前寻死卖活,影响非常坏。有些闹得太过分的已经抓起来了,的确造成了1些负面影响。如果按照这样的进度,我们的征兵缺口可能会在80万以上。”

    政府高级干部们1时无语。东北军的战斗力靠的是强有力的组织,对入5的士兵们进行良好的训练,成果斐然。然而现在的成果建立在志愿入5基础之上,而不是通过抓丁拉丁组织军队。

    如果是和平时期,还能徐徐图之,当下局面已经没有这样的余暇。高级干部们都在各自部门开过会,真的想不出办法来。

    吴有平看大家都沉默不语,只能降低标准,询问与会的代理参谋长钟义府。钟义府想了片刻,提出了底线,“最少还得再征召40万。不足的部分,从东北方面再多征召1些。我军在山海关1带的部队,如果第2阶段战役进行的顺利,可以由大部分新兵部队参与防御,这就能解放1部分兵力。从新移民中再召集40万新兵,不能再少了。”

    40万比80万少了不少,然而40万人依旧很多。吴有平的目光看过中央委员们,委员们各个皱眉,有些性子急的甚至微微叹气。但不能拉壮丁,这是底线。怎么才能在不突破底线的基础上激发出这些人的从军决心呢?

    终于,人事部部长许嘉打破了沉默,“我想提1个建议。虽然能让人志愿从军,但是会有负面影响。”

    所有人都带着期待的心情看向许嘉,许嘉说道:“人事部在召人的时候发现,1些人应征的目的不纯粹。他们是想利用加入政府组织的机会来改变身份,报复他人。算是负面激励的类型。这些人逃难到东北,对故乡是会有些仇恨的。如果通过告知他们,我们击败日本之后会解放全国,让他们有机会在故乡清除土豪劣绅……通过阶级仇恨,我们有可能动员起来1部分人。”

    会议室内响起1片叹息之声。东北政府从来不讳言阶级矛盾,对于镇压土豪劣绅,打击黑心资本家,从不手软。然而阶级斗争不是肉体消灭,许嘉是能够把握住其中的度,但是这样的招兵模式必然会有些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大家也拿不出其他办法,就看向代理参谋长钟义府。钟义府的方脸上神情凝重,就在大家以为他会思考良久之时,就听钟义府开口了,“我同意以阶级斗争为动员底线,决不能突破这个底线。我军的政治教育到位,我相信能够把同志们教育好。”

    钟义府是东北军政委,他这么表态,大家自然没什么好说,就分配了任务。

    讨论完这个事情,吴有平压力骤减。趁着钟义府与工业部门的负责干部都在,就询问起最新报告上的安排。

    钟义府与工业厅厅长庄嘉雄交流片刻,就简单介绍了当下两大难处,“首先是卡车不足,运输力量不足。想让部队说撤就撤,卡车数量需要是现在的10倍。即便做到了,朝鲜的公路也不支持这么多的卡车行进。这1部分尽力而为吧。另1个难点就是鸭绿江防线,这条防线的火力支撑点是按照能够防御250毫米攻城炮的标准设计。想防御敌军的攻城炮,就得有射程超过敌军攻城炮的重炮。其他工事也需要能够防御日军150口径重炮。我军有空军优势,侦查力量胜过日本。必须在100天内完成这条可以驻扎100万军队的防线。只要完成,我军第3阶段作战胜利就有了根本性保障。”

    庄嘉雄咬着嘴唇,暂时说不出话来。中朝6地边境1334公里,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3部分组成,纵深35~75千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