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立国-《明末皇太子》
济尔哈朗已经老了,他生性本就谨慎,甚至可以说有些怯懦,他也不是没有争权夺利之心,相反大清的实权人物多尔衮被气死,多铎、阿济格两位亲王到现在还是大明的阶下囚,皇帝、太后未归的时候,他如果想要窃居大统并不困难。
但他终归不是老王努尔哈赤的嫡脉子孙,他如果篡夺属于侄子的皇位,本身已经频临奔溃的大清必然掀起动荡,就算他能强势镇压,消耗的也是大清的国力,而现在的大清国力根本就不容消耗,否则就是自取灭亡,所以济尔哈朗宁愿与多尔衮一样做个实权摄政王,这个选择大清国上上下下都能接受,也能因此让大清度过眼下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
多尔衮三兄弟在大清国力最盛,威望最高的时候,都只是摄政王,扶持顺治那孩童继位,固然有多方博弈的原因在内,但他济尔哈朗如今是临危受命,又有何颜面有何威望取顺治而代之?
缴纳了如同剔骨割肉一般的巨额赔偿银子给大明以后,大清国国力已是元气大伤,但最让济尔哈朗心惊胆战的还是大明。
大清八旗退出关外以后,大明便能腾出手来收拾国内的乱匪,济尔哈朗毫不怀疑,以大明如今的新军战斗力,剿灭李自成与张献忠基本和碾死一只蚂蚁差不了多少,济尔哈朗担心的是,一旦圣武小皇帝料理了国内,会不会掉转枪口来收拾大清这个世仇。
济尔哈朗同样不怀疑,大明要碾死大清,同样不会花太大的力气,大清在大明的眼里,恐怕也就是比李、张二贼稍微强壮一些的蚂蚁罢了。
他想跑,可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始终没能下定决心,而就在他摇摆不定的时候,大明居然信守承诺,将布木布泰和顺治帝一起释放回了国……
圣武小皇帝打的什么算盘,济尔哈朗猜不透,但却如释重负,军政之事太后一言可决!
而布木布泰不愧是大清立国以来最具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的女中诸葛,返回关外的途中便去信蒙古,不知是晓之以情还是许下了什么承诺,总之科尔沁部当即出兵三万,进入大清帮助顺治迅速稳定了局势,然后便整肃全部兵马,悍然杀入朝鲜!
此番入朝,大清彻底放弃了所有关外龙兴之地,除了汉人以外,关外数省再也看不见任何一名旗人身影,等于是拱手将三省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大明,如此决断,让济尔哈朗瞠目结舌之余,唯有衷心钦佩。
济尔哈朗原本以为,布木布泰的打算是避开大明锋芒,因为盛京等地原本就是大明的地盘,说圣武小皇帝不会出关收复失地,就算是鬼都不会相信,布木布泰此举虽有示弱之嫌,但大清何尝不是已经虚弱到了极点,放弃关外不但能保留实力还能卖好于明,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至极的买卖。
进攻朝鲜,剿灭蛇鼠两端的李倧王庭,扶植傀儡继位,然后利用大明复原的这一段不短时间来休养生息,最符合如今的大清局势,在此期间,只要能让大清的实力恢复到六七成,如果再能窃取到大明的火器练造之法,那么大清就算依旧还不是大明的对手,但依靠朝鲜地盘力抗大明也多了一点把握,至少不会像如今这般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济尔哈朗还是远远低估了布木布泰这个女人的魄力和战略眼光,人家不管是半途召集蒙军助阵还是入侵朝鲜行灭国之战,其目的只有一个!
哪怕这个目的看起来畏敌如虎,看起来是那么的屈辱,但仔细分析利弊以后,济尔哈朗也不得不承认,这条策略才最符合当前的形式,因为这个女人以极其敏锐的目光,看到了大明最要命的一个弱点,而这个弱点即便以圣武大帝的雄才伟略,也只能靠时间去慢慢建立。
这个弱点是大明缺人!大明的地域太辽阔了,而人口又太集中,以至于偏远地区,如甘肃、宁夏这些地盘虽名义上属于大明,但几乎无法形成有效控制,最后只能建立都护府草草了事,而圣武大帝若是想要开疆拓土,不在于能打下多少的地盘,而在于这些地盘打下来以后,如何才能让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彻底汉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方便的手段就是移民!
大明乱了十几年,上千万百姓死于战火、瘟疫、灾害,国内有的县甚至成了鬼域,在这种情况下,圣武帝想要组织大规模的移民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大清需要时间来舔伤口,而大明更需要时间来发展人口。
所以布木布泰的战略很简单,彻底放弃关外,空出大量地盘,这些地盘上原本就有不少汉民,对于归于王化的排斥心理不会太强,但要想把这三省地盘彻底吃进大明的肚子里面,成为实质上的汉土,保守估计起码需要六七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
大明如今的人口不过四五千万,圣武帝无论如何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来消化掉这三省地盘,所以留给大清的时间不算少,而大清之所以侵入朝鲜,将李氏王族诛灭,为的就是让朝鲜百姓没有机会寻李氏后人,念念不忘想要复国!
济尔哈朗一想到布木布泰回来以后,找他叙谈之时所构建的大清未来就深深折服,这才是他甘心退居幕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朝鲜不是大清的立足之地!
这块地盘是大明无论如何都要吞下的土地,甚至可以说朝鲜就是诱饵,也可以说是布木布泰为大清争取时间的又一举措!
诛灭李氏,在朝鲜施行高压,甚至种族灭绝政策!要让朝鲜的民众对大清恨之入骨!如此一来等大明实际消化掉了关外三省,目光看向朝鲜的时候,大清便会选择远遁,编练朝鲜精壮成军,搜刮朝鲜一切财富,然后去征服更遥远的地盘,于大明万里之外站稳脚跟,最终……
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