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划过青光,道院迅速在脚下缩小,鱼璇机飞上高空,冷风猎猎,她用木簪子固定的长发乱舞。 一人一葫芦,朝京都郊外某处飞去。 过了一阵,抵达一处人烟罕有的山峦上空。 掐诀念咒,朝下方坠落,眼前忽然有白雾荡开涟漪,撞入一座结界。 内部,赫然是被遮蔽的一处寒潭。 周边风景秀丽,生长着一束束梅花,潭水清冽,只是岸上堆着不少酒坛。 仔细感应,才会发现,那潭中竟不是水,而是酒。 “嗖——” 鱼璇机落下瞬间,大葫芦恢复成饰品,悬在手腕上,与此同时,道袍解开,一件件衣物自行朝岸边石头堆叠。 眨眼间,女道人已不着寸缕,白腻腻的身子“噗通”一声跌入酒池内。 继而,她眉心有莲花纹路亮起,刺骨寒意扩散,冷风卷过湖面,“咔嚓咔嚓”,酒池竟有结冰迹象。 “哼!”鱼璇机痛呼一声,手指于身前一抹,划出一条火线。 橙红色的火焰遇酒而燃,霎时间,整座酒池都燃烧起来,浅蓝色的火焰压制着她体内的寒冷。 女道人盘膝莲座,陷入冥想。 结界表层,白雾合拢,遮蔽一切窥探的视野。 …… …… 接下来几天,京都城内并不平静。 六角书屋与报社的赈灾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朝堂上,皇帝下达圣旨,命军中工匠仿制器械,工部出面整栋矿场,收拢流民,开始将已有的石炭制作成“炭饼”。 很快的,第一批炭饼流入市面,齐平用报纸配合宣传,打了波广告,短时间内便引起轰动。 …… 清晨,张府。 吏部尚书府邸乃是御赐,格局不凡,山石草木,亭台楼阁,于京都中,也排得前列。 今日没有早朝,张谏之起的迟了些,吃完早食,没急着去衙门,而是坐在书房里饮茶,命人去最近的书铺,买一份报纸回来。 “老爷,今日份的晨报。”不多时,家中仆人返回,双手奉上。 张谏之怔了下:“今日怎么这般快。” 从宅子去书铺,一个来回最少一盏茶的功夫,可家丁前脚出门,后脚就带来了。 家丁忙解释道:“刚出门就遇上了报童,在沿街兜售此物,便直接买了来。” “唔,是那招募的摊贩?”张谏之知道这事,“据说是报社雇佣的人手,竟连这边也有了么。” 家丁点头,说道: “扩散的可快着呢,现在每日天不亮,各个书铺外头就有一群报童等着了,都在说那六角书屋会做生意,这大冬天的,知道人不乐意出门,竟雇人出来卖了。” 张谏之摇头,感慨道: “雇人收买不是什么新鲜法子,之所为未大行其道,无非是利薄,那齐平招募报童,也不只是为了生意。” 家丁困惑不解,心想不为了赚钱,还能是什么。 张谏之并未解释,将报纸摊开,缓缓阅读,他看的速度不快,偶尔还会停下思考。 炭饼入市后,木炭与石炭的价格皆有所滑落,这与预期相符,也是今日未曾召开朝会的原因。 随着灾情跨过拐点,朝堂上紧绷的气氛,终于有所舒缓。 “接下来只要持续施为,打击奸商,将此法向其余州府铺开,寒灾便可扼制,不虞酿成大祸。” 张谏之思忖着,翻到最后一页,惊讶发现,这一页,竟详细列明了六角书屋筹措银两去向。 购买物资几何,自何处购得,耗费多少,又送去了何人……井井有条,一一列出。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募捐全然是“黑箱”,所以才有“乡绅的如数奉还,百姓的三七分账”的套路。 甚而,操持赈灾本就是许多人眼中的“肥差”。 身为吏部尚书令,他对此更是心知肚明,却亦无法禁绝,官场上和光同尘,本就是从政的基本智慧。 可如今,这个屡次创造奇迹的少年,却用这种方法告诉所有人,清白是可行的。 “齐平……”张谏之念着这个名字,眼神有些复杂。 过往,齐平虽做出过许多大事,但张谏之却从未挂念在心上,只当是个有才华的后辈。 饶是午门广场演示器械,也只是惊讶,可此刻,这位内阁大学士心中有了赞叹,以及……敬佩。 “敢为天下先,人所不能为……”张谏之叹息一声,合上报纸,朝外喊道: “备车。” 不多时,张谏之未穿官服,只穿常服乘坐马车离开宅邸,未去衙门,而是朝外城赶去。 …… 东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