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厚照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三位朝中大佬,吵架只为一件事。 钱! 明朝北边儿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持续骚扰北部边境,从河北至山西,皆遭受荼毒无数,百姓损失惨重。 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朝廷要钱支付拖欠的兵饷和抚民的银子。 河南遭受特大洪灾,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有民乱发生。 户部尚书韩文要拿钱赈灾 最没底气的就是礼部尚书张升了,马上就是太皇太后七十岁生辰,明朝以孝治国,依礼应该大操大办,弘治已经跟太皇太后说过要一切从简,太皇太后也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要按韩文和刘大夏的意思,再削减的话,太皇太后过个七十大寿也太寒酸了,还不如不过,到时候还有藩王和国外的使臣也要来祝寿。 三个人各抒己见,谁都不肯让步,但是国库的钱就那些,谁拿得少了事情就办不好,办不好可是要背锅的,谁又愿意背锅呢。 三人吵累了,把问题丢到弘治那里,让弘治决定。 朱厚照看明白了,这仨人吵来吵去最后把问题丢给皇帝做主,你说把钱给谁吧,要是给我分的少了,到时候别怪臣办事不力就行。 朱厚照心里暗骂,这帮朝臣都是老狐狸,老朱家请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你们可倒好,最后把难题留给我爹了。 弘治拿着几份奏章思来想去,也只能和稀泥了,狠狠心,给太皇太后寿辰的用度再削减一些,先紧着刘大夏平乱和张升去赈灾。 朱厚照听到最后议事的结果,有点不高兴了,朱厚照上辈子是孤儿,这辈子最看重亲人,见弘治被逼得还要削减太皇太后寿辰的用度,委屈自家人,出声道:“太皇太后的寿辰的用度再缩减,岂不是让来贺寿的其他番邦小国耻笑。” 本来议事的三人,还打算勉为其难的接受弘治的提议,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太子居然发出了这么不和谐的声音。 “太子不可妄议国事。” 弘治先出声训斥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安抚了三个朝臣,可别因为太子一句话,他们又闹什么幺蛾子。 “太子久居宫中,不知人间疾苦,你可知你身上的吃穿用度皆取之于民,如今百姓正在受苦,太子可曾有爱民之心?” 刘大夏本来就对弘治的和稀泥办法有所不满,只是被迫接受,现在听太子还在出言质疑,干脆把火气发到了太子身上。 “我大明以孝治国,本宫只是希望给太皇太后办一个体面的生日以尽孝心,本宫尽孝也有错了?” 朱厚照就很气,这刘大夏说话怎么就这么难听呢,一句话就给老子扣了个不爱惜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知国事,老臣不想跟太子多谈。” 刘大夏见太子把孝道搬出来当挡箭牌,一甩袖子表示不屑和太子谈国家大事,你又不懂,我跟你说了也没用。 “本宫是不知国事,刘大人也享用的也是百姓俸禄,那刘大人倒是把国事给解决了啊。” 朱厚照忍不了了,这刘大夏太不拿太子当干部了,天天踩太子有瘾? 明朝有那么一批骂皇帝博取敢于谏言、刚正不阿名声的官员,弘治勤于理政,励精图治,刘大夏找不机会骂皇帝,估计憋够呛,骂不了皇帝,只能骂太子过瘾了。 反正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让太子提前挨骂适应适应也好。 “国库空虚,现在解决眼下平乱和赈灾的事情还有有一百两银子的亏空,太子莫要只知道夸夸其谈。” 张升见刘大夏的脾气上来了,赶紧拉住刘大夏,给刘大夏使眼色,开口说话劝和。 心说太子你就别添乱了,我这户部尚书也是愁得直掉头发。 刘大夏愤愤不平的说了一句:“太子可不知道这百万两银子的缺口有多大的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