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长安早晨的空气是最好的,只是每当风沙吹来的时候,每呼吸一下空气,都感觉有沙子进了鼻子里。 真正需要的是防沙林,在长安城外种植树木也算是有点用吧。 走到泾阳之后,许敬宗撞见了李义府。 李义府也急匆匆往马圈走去。 跟上李义府的脚步,许敬宗说道:“户部的官吏都已经被放出来了。” 李义府说道:“意料之中。” 看着泾阳的景色,许敬宗说道:“你说我们以后还能再进入朝堂吗?” 李义府说道:“长安令都已经和朝堂不两立,尤其是在科举之后。” 许敬宗点头赞同,上一次科举之后看似有很多新人进入朝堂。 但是那些进入朝堂的人大多数都是五姓培养出来的士子。 这些人都是五姓留下来的遗产。 他们因为五姓受益,成了这天下少有的读书人。 通过科举入仕为官的也都是这些读书人。 寻常人家读书没有他们多。 这种情况似乎还要持续几年。 而这些进入朝堂地士子虽说现在离开了五姓。 但不论怎么说五姓这个庞然大物是李正推倒的。 士子受惠于五姓。 李正却推翻了他们的恩人。 这些读书人是最干净的,也是最单纯的。 他们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也嫉恶如仇。 这些人也李世民最需要的人才。 李正推翻了五姓,让读书人不再受五姓世家的控制。 但读书人并不会感谢李正。 甚至还会记恨李正。 许敬宗想着这些,或许真的是儒术害人吧。 两人来到泾阳河边见到李正。 忙完马圈中的事情,李正在水里洗着澡,看到两人来了靠在岸边说道:“说说吧。” 许敬宗躬身说道:“户部的官吏都已经出来了,倭国的信也已经到了。” 李正拿过信看着上面的内容,信是称心写得,上面写着是倭国需要的东西。 许敬宗说道:“按说信现在才到,倭国的船只应该也在路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