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明天子》


    第(2/3)页

    杨士奇也是将黄淮掀翻,蹇义都熬死了,才有出头的机会。而杨溥却未必有机会将杨士奇熬死了。

    甚至朱祁镇有时候想,如果杨溥再年轻十岁。朱祁镇就不用担心,杨士奇离开之后,内阁首辅的问题。

    只是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到某个高度,并非能力不济,只能说时也运也。

    朱祁镇话锋一转,说道:“先生分管吏部,却不知道有何主张?”

    杨溥说道:“臣别无他事,只是有一件事情,陛下要留心。”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杨溥说道:“而今陛下亲政,万象更新,臣以为应当京察了。”

    朱祁镇听了杨溥如此一说,一瞬间耳边似乎有磨刀的声音。

    京察乃是大明的文官考核制度,从洪武年间就有。分外内察与外察,分别考察京官与地方官员。

    但是京察本身,也是一把权力斗争的利器。

    特别是在晚明时候,东林党将京察的监察作用,全部废除了,当成了一把杀伤政敌的利器,一瞬间激化了党争。

    而今京察还不像晚明一样。但是他本身具有的政治属性,却不可能剥夺掉了。

    甚至杨士奇在正统元年展开的京察,固然将朝廷的政治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达到了京察的目的,就是举贤去不肖。

    但是同样也巩固了杨士奇的权威。以至于杨士奇有远朝于寻常首辅的权威。

    杨溥今日提京察的意义何在?

    就在杨溥所说的亲政两字之上。

    言下之意,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杨士奇得重用与太皇太后直接有关系,而今太皇太后退位,皇帝亲政。那么杨士奇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

    甚至杨溥这一句话之中,有没有想取杨士奇代之的暗示。一时间朱祁镇也不确定。

    不过杨溥不甘于在杨士奇之下,想借此京察大计,竖立自己的权威与班底,却是一定的。

    朱祁镇自然有些心动。

    但也仅仅是心动而已。

    倒不是朱祁镇对杨士奇有多不满,而是他知道,在首辅更换的时候,有他插手的空间,好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但是朱祁镇也很快就放弃了。

    也不是朱祁镇对杨士奇多信任,而且眼前的事情太多了。麓川战事还没有平息,去岁大水,灾民本来就嗷嗷待哺。直隶省的建立,还有诸多的治水工程,可以说千头万绪。朱祁镇不想在朝廷上另起争端了。

    杨士奇并非那么容易被掀翻的,杨溥也不那么容易能上位的。

    一旦激化了两杨之间的矛盾,反而不好收拾。
    第(2/3)页